丰收时节,王益区黄堡镇连片平整的庄稼地里,大型农用机械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田间作业,润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刘增社驾驶新式联合收割机作业,不到1小时就割完30亩麦子,损失率不到1%。回忆收割时的情景,刘增社仍历历在目,“每年收粮都是大活儿,要保证抢收到位,颗粒归仓,不然突然遇到下雨天,就全完了。以前那个机器效率不行,收得慢,今年换了新机器,人干起活来又快又轻松。”
今年开春,润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添了6台收割机和2台深松机,在10天时间内可将合作社5000多亩粮田收割完成,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的麦苗播种、农田翻耕等社会化服务。农机保有量越来越高,倒逼“麦客”服务质量改善。“以往活多收割机少,属于卖方市场,麦茬留得到膝盖;现在收割机过剩,麦茬留得越来越低,只到脚踝。”刘增社说。
王益区为实现藏粮于技,机械化促增粮,持续加大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坚持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推动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同时,王益区拿出真金白银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各项种粮补贴政策不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抢抓农时,勤种地、种好地、多增收的信心。
“今年收的‘铜麦六号’很争气,长得非常饱满,收割时还有政府补贴,收入全归我自个儿了。”黄堡镇文明塬村村民席英江高兴地说。王益区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尤其在今年“夏收”工作中,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三夏”巡查工作,协助做好夏收信息统计、机具调度、机收减损、灾害预防等工作,现场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种子和耕地。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王益区大力实施种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铜麦六号”种子优势,在种质资源、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环节上下足功夫。同时,积极推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高效粮食种植产业带,进一步提高“铜麦六号”单产和良种覆盖率及品质,扩大生产面积,抓好“铜麦6号”示范推广2万亩,全力打造“铜麦6号”示范基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王益区牢固树立“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良田要真正种粮”的理念,整治耕地撂荒。目前,全区拥有耕地面积7.93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02万亩和粮食生产功能区4万亩,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如今,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可耕……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为王益区农业带来新的变革,也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王益区坚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