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春播粮食作物中,有一种“海水稻”特别值得关注,所谓“海水稻”,其实既不种在海里,也不用海水浇灌,它是耐盐碱性水稻的一个俗称。正因为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海水稻”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眼下,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陆续展开。今年全国预计推广的“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进入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地陆续开启今年“海水稻”插秧。山东省潍坊市农户 程汝民:原来这里的盐碱地颗粒不收,现在种“海水稻”,产量一亩地一千二三百斤。环渤海湾的山东省潍坊市有着大面积的盐碱地。过去盐碱地没什么用,而现在,耐盐碱的水稻由最初的1000亩试验田,扩大到了今年的5.8万亩。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刘佳音:随着国家与各地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这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这也是近两年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增的原因。 从2012年到2022年,耐盐碱的“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