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耕耘的季节。稻田间,新农人开着插秧机隆隆作响,不一会儿整齐成排的秧苗便迎风挺立;菜田里,老菜农挑着水桶来回浇洒,赶在雷雨到来前为菜苗施肥……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凤凰山上,翠绿的茶树冒出嫩绿的新芽,山间茶香四溢;山腰果林里,金黄的枇杷压低了枝头,老果农喜上眉梢;沿海渔排上,肥大的鲈鱼成箱捞起,等待出口海外……
春日的潮州大地,从高山到平原到沿海,处处是耕耘与收获、汗水与喜悦交织,共同构成人勤春早的春日潮州景象。
春耕春收进展顺利
早稻育秧已全面完成计划
春分时分,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的田野上,厦深高铁快速穿过,铁路桥架下,插秧机忙碌穿梭,成片稻田随之“穿上绿衣”。江东镇地处韩江下游,四面环江,这块韩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块是种植水稻的佳地,当地农民历来以种水稻为主。
农户潘立武在这里承包了500亩农田,成立水稻种植基地。基地成立以来,不断购进的新种植设备逐渐取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田块大且平整的话,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40亩,比人工快多了。”潘立武指着田里快速移动的插秧机说。
在不远处的浮洋镇,土地平整和早稻插秧也正在有序进行。在该镇斗文村,农机手正开着拖拉机将大片农田推平修整,为接下来种植水稻作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农田原为撂荒地,多年无人种植,去年经集约流转后由当地合作社承包,此次春耕将重新种上水稻。
事实上,去年以来潮州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潮州全市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44万亩,占可复耕面积80.2%。这些重新耕种的农田,在今年春耕期间正逐渐种上水稻,助力全市春耕。
目前,潮州春耕已全面完成育秧计划。
笔者从潮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确保完成省下达的2022年粮食生产任务,潮州结合生产实际,今年下达各县区粮食面积64万亩,产量27.45万吨。
其中,全市春种粮食计划面积29.58万亩,包括水稻25.67万亩。截至3月20日,潮州全市早稻育秧面积达到25.71万亩,已全面完成育秧计划;春播粮食7.16万亩,占计划24.2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仙洲村,经流转承包的60亩农业产业园迎来丰收的收尾阶段。蔬菜大棚里,茄子、虎皮椒等瓜果长势喜人。管理员黄良涛不时走进大棚里清理杂草,他告诉笔者,今年产业园里的蔬菜都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昨天,我们这里刚刚采摘了4000多斤茄子。”黄良涛介绍说。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潮州全力做好冬种粮食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和春收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落实防寒防冻措施,确保颗粒归仓。
数据显示,潮州去年冬种粮食面积7.21万亩,比上一年增加0.93万亩。预计,今年潮州春收粮食产量达2.42万吨,比去年增加0.31万吨。
特色产业发展提速
2021年茶叶产量比增19%
依山傍海的潮州农业产业发达,优势突出。2021年,潮州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96.21亿元,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种植业和渔业作为潮州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占比领先。具体看,农业(种植业)产值114.01亿元,同比增长11.6%;渔业产值44.54亿元,同比增长3.1%。
农业(种植业)增长较快的背后,是潮州茶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在潮州市凤凰镇,这里的茶叶种植已有900多年历史。目前,凤凰镇不仅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也是凤凰单丛茶的核心产区,这里连片古茶树茶园占地约1万亩。
依托主产地优势,潮州近年来不断推动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好全省第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潮州持续开展了古茶树保护、品种资源库建设、标准品牌规范、公共品牌宣传、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等工作。
饶平县浮滨镇,采茶女工正在采摘茶叶。
潮州不仅是凤凰单丛茶的主产区,也是岭头单丛茶的原产地,市内饶平县浮滨镇、新塘镇等地是岭头单丛茶的主产地。在饶平县新塘镇,2021年该镇茶叶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4.34亿元;茶苗年产量2000万株,产值1.47亿元,茶叶、茶苗产值共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5%。
从潮州全市来看,茶叶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潮州全市茶叶生产面积达22.54万亩,全年产量2.67万吨,同比增长19%,产值达到63.59亿元。目前,凤凰单丛茶、岭头单丛茶均被认定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拥有100多公里海岸线的潮州,渔业同样发达,各类海产品走俏国内及海外市场。潮州市饶平县是“全国渔业百强县”,2021年该县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水产养殖总面积16.04万亩。
当前,饶平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其中海鮸养殖在全国海鮸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据了解,当前饶平县海鮸养殖年产量约7.5万吨,占全国海鮸总产量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海鮸养殖基地和产品供应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经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会议评审、网上公示,饶平县还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海鮸之乡”称号。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饶平县海鮸产业在人工育种、网箱养殖、高值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准已位居行业前沿,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龙头企业。此外,饶平县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更为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饶平县海鮸产业链条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基础。
力争到2025年
农业产业全链条产值达千亿元
2021年4月,潮州正式印发《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潮州将发力潮州单丛茶、畜禽、饶平水产三个产业,实现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一片叶子、一只鹅、一条鱼、一个潮柑、一桌潮菜、一根竹子、一块沉香”等传统优势和新兴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业第一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并与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全链条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为此,《方案》提出,在做大潮州单丛茶产业方面,将以凤凰山连片2万亩的古茶树资源为载体,以凤凰单丛茶和岭头单丛茶原产地潮安区凤凰镇和饶平县浮滨镇现存的古茶树为基础,建设古茶树保护资源库。同时将率先在凤凰镇、浮滨镇两个茶叶专业镇推行飞防试点,切实降低农药化肥含量。预计到2025年,潮州茶产业产值将达400亿元。
在做大潮州畜禽产业方面,一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以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为核心,配套建设一批饲料生产基地、屠宰基地、冷链物流基地和食品深加工基地,打造集繁育、养殖、饲料、屠宰、食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要借力“潮州菜”这一地域品牌,推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发展。
饶平县是全省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在做大饶平水产产业方面,《方案》提出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潮州将继续以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大力创建现代养殖生态基地工程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工程,推动饶平水产业附属工程、支撑工程和滨海旅游工程的发展。潮州规划在黄冈镇、钱东镇、汫洲镇集中连片打造3000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力推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并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
此外,《方案》还提出,潮州将着力扶持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资源要素支持饶平建设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为此,潮州将扶持壮大优质茶叶、畜禽、水产等加工企业,争取到2025年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同时,潮州将谋划第二轮(2021年至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计划组织申报建设潮州单丛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潮州柑、南药、橄榄、蔬菜、花卉、蛋鸡、青梅、对虾鲍鱼育苗、牛肉丸9个特色产业园。
水稻
千亩撂荒地重新种上水稻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潮安区江东镇仙洲村,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成为江东旺农丝苗香米种植基地的春耕首选。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转眼间,一行行整齐的秧苗便挺立在田间。
“插秧用插秧机,打田用大型拖拉机。”在江东旺农丝苗香米种植基地负责人潘立武的带领下,笔者又来到不远处的另一处田地。此时,农机师正驾驶拖拉机在地里来回穿梭打田。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农民在稻田里插秧。
“一天时间,拖拉机可以耕田60亩地,插秧机的效率也非常好。”潘立武介绍,自己共在江东镇流转承包农田500亩,为了提高耕种效率,无论是播种,还是犁田,抑或是施肥喷药,基地都采用机械化进行。
当天,潘立武还特意租赁了一辆货车将洒肥机运送至基地。他介绍,秧苗种植后,为保障后续生长,还需要及时施有机肥。
在浮洋镇,水稻种植的耕作也已全面铺开。驱车行至该镇斗文村,成片的农田披上了“绿衣”。在一处面积70亩的农田,潮州市潮安区天和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师任传伟驾驶着农事中拖来回作业,所过之处泥浪滚滚,一排排新地被梳理得整齐有序。
“地整平了,插秧的效果就比较好。”任传伟一边从拖拉机上下来调整激光平地仪器,一边介绍。这片70亩的旱地,是合作社在2021年新流转的其中一处。去年9月,因为匆忙开垦,这片农田生产效益没有达到预期。“今年时间很充足,这块地犁得很平整,效果会比去年好,每亩预计能够达到1000斤。”任传伟说道。
与此同时,相隔不远的桃李陇村,还有合作社的三台插秧机在新复耕的100亩农田来回作业。任传伟称,2021年以前,由于灌溉水渠缺水严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浮洋镇不少乡村随处可见连片的撂荒土地。近年来,浮洋镇出台惠农政策,修复水利渠系等措施,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垦复耕工作并取得成效。“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约撂荒地3000多亩,平整土地后机械化种植水稻。”
据悉,浮洋镇耕地约2.2万亩,全镇15亩以上撂荒耕地74宗2235亩,连片撂荒率达到10%左右。目前,浮洋镇实际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约4000亩,基本消灭15亩连片抛荒弃耕现象,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和“米袋子”安全。
水果
宋种枇杷硕果累累压枝头
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树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水,75岁的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鸭背村村民廖慰华就已经戴上草帽挑着扁担,穿梭在茂密的枇杷林里了。
潮安区文祠镇鸭背村,老果农廖慰华爬上树摘枇杷。
鸭背村的枇杷素来以味道酸甜、皮薄多汁而闻名,驾车行驶在鸭背村内的072县道上,道路两边尽是枝繁叶茂的枇杷树。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3月下旬,沉甸甸的枇杷已经压弯了树梢,树上密密麻麻的枇杷被包裹在一个个纸套内,远远望去仿佛冬日白雪落满了枝头。树下,许多村民在道路两旁摆起了销售枇杷的摊点,成串刚摘下的枇杷挂在货架上,果大肉满,透露着鲜亮的橙黄色,成了另一道靓丽风景。
“我从小就种枇杷,如果哪一天不种了,总觉得日子空空的。”廖慰华笑着说。廖慰华的4亩枇杷园就分散在公路两边和山间,他告诉笔者,枇杷果娇肉贵,一年只结果一次,需要果农小心照顾才能应时上市。廖慰华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为枇杷套袋、疏花、疏果,直到半个月前枇杷陆续开始采摘。如今,这里的枇杷已经进入大丰收阶段,廖慰华一人一天就可以收几十斤。
据了解,鸭背村的枇杷从宋朝就开始有种植,目前这里种植的枇杷树仍是从宋代传下来的树种,村里最高龄仍在结果的枇杷树已有100多岁。廖慰华介绍,今年鸭背村的枇杷收成产量和价格都较为良好,一斤枇杷可以卖到15元左右,现在上市的是早熟的品种,再过一个月晚熟的白沙品种也会迎来丰收。“白沙枇杷相较早熟的品种品质会更好,价格也更高。”
因为邻近公路,鸭背村村民都习惯将枇杷摆在道路两旁售卖,吸引了不少客商驱车前来购买。除了新鲜枇杷,村民还制作枇杷膏销售。“大颗的枇杷会直接销售,个头较小的就加入蜂蜜熬成枇杷膏,止咳、化痰都很好。”廖慰华介绍,熬好的枇杷膏色泽晶莹,入口鲜甜,也广受过往游客喜爱。
茶叶
生态茶园迎来春茶采收
走入潮州市凤凰山,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茶山春意盎然,一垄接一垄,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凤凰镇西春村的林女士家种植茶叶20亩,近日,林女士刚接到10位从福建省漳州市来的采茶工,经过核验疫情防控措施后将她们带到茶园采收茶叶。这10位采茶工已连续三年来到此地采茶,这次她们会在凤凰山待上50天左右。
忙于采摘春茶的,还有潮安区文祠镇如意溪村的茶农翁森浩。在翁森浩的带领下,笔者一行登上500米高的顶寮山,采茶工正在采收50亩蜜兰香型单丛。翁森浩自大学毕业后便回乡种植茶叶,经过6年时间的沉淀,如今,200亩生态茶园里遍布着蜜兰香、杏仁香、鸭屎香等品种茶叶。
潮州凤凰山上,文祠镇如意溪村茶园迎来采收季。
翁森浩坚信,茶叶种植要以质取胜。为此,整座茶园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茶叶的品质安全,并于2021年取得潮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的潮州市生态茶园证书。
饶平县永成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生态茶园总经理杨永成也同样重视茶叶的品质提升,着力打造生态茶园。
位于饶平县浮滨镇岭头村的永成茶园里,株株茶树吐露新绿,几十名工作人员头戴草帽,身挎竹筐,穿梭其间,手指在茶树上上下翻飞,熟练地采摘着半寸长短的新叶。采摘好的新鲜茶叶,由员工将之打包,用摩托车从山顶一批批运到山间的加工车间。
与其他茶园不同的是,大多数茶园里茶田层层叠叠,而1600多亩的永成茶园内,茶树与杂草为伴。“整片茶园虽然‘杂草’密布,但却是生态茶园不可或缺的一项元素。”杨永成介绍,他们采用自然农法管理茶园,一年会进行四次人工除草。
忙碌的景象,不止于采摘,加工程序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从山顶返回茶厂,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单丛茶叶在其中慢慢蝶变。
“炒青时需要严格把关。”炒青机器旁,杨永成时不时从机器中抽一丝茶叶闻一闻,并用手指用力一掐,判断茶叶的水分程度。杨永成称,炒茶过程中,茶叶会由青香转变为清香,直到出现甜香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最终加工生产好的成品茶,将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数据显示,浮滨镇茶园面积约5.3万亩,镇内共有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65家,标准化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2个,茶叶龙头企业4家。1月份至今,该镇初制茶叶产量约2200吨,产值约3.8亿元。
水产
海鮸之乡喜迎鮸鱼产业向好
“二月春只假金龙……七月赤鮸遍身宝……”这是潮州市饶平县沿海地区群众传唱的鱼谣。春分已至,作为中国海鮸之乡,饶平县迎来了一年中鮸鱼鱼苗下海的重要时刻。
乘坐渔船来到柘林湾中间的“海上牧场”,海风猎猎吹起渔业春耕的号角。随着波涛起伏的渔排下,最近刚投放下海长度约七八公分的鱼苗正成群结队地撒欢游着。
据了解,海水网箱(规格6×6×6)正常可产成品鮸鱼2000—3000斤。“现在可以通过杂交技术,来提高鮸鱼的产量。”已经研究鮸鱼养殖近12年的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郑友拉说道。郑友拉曾经用来自福建的鮸鱼与饶平本地鮸鱼杂交,最高曾将每箱鮸鱼产量提升11.2%。
鮸鱼肉制成的菜品。
鮸鱼浑身都是宝,尤其是鮸鱼鱼胶。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的鱼胶需要十斤鮸鱼方能制作出一两,一直广受消费市场的青睐。“目前市面上一斤普通的鮸鱼鱼胶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近年来价格一直在上涨,今年预计会比去年上涨15%。”万佳水产负责人郑镇雄说道。
今年春节,一波寒潮席卷潮州,对于鮸鱼的收获是否有影响?郑友拉告诉笔者,鮸鱼虽然很怕冷,但连续寒冷10天以上才会造成严重后果,好在年初的寒潮断断续续,所以今年鮸鱼养殖的行情依然不错。
在离柘林湾26公里外的潮州市饶平县三百门渔港市场,凌晨4时,60岁的汫洲镇渔民林志德在这里买好了饲料,准备从港口乘船前往自家的养殖场开启一天的工作。林志德的养殖场有海水网箱1000箱左右,养殖着鲈鱼、美国红鱼、真鲷、石斑鱼、黑鲷、金鲳等多个品种海鱼,如今正是鲈鱼收获的季节。
鲈鱼一年可以收获两季,从鱼苗下海到长成上市,大约需要两年时间。“今年鲈鱼的生长还可以,价格和去年差不多。”林志德说道,他目前养殖海鲈鱼约400吨,这一季丰收期已经收获100吨左右。
林志德介绍,其养殖的鱼类基本都出口销往韩国。“现在出口申报当天海关就会来现场检验,更人性化、更便捷了。”林志德说道,5天前,他刚刚将已经收获的50余吨鲈鱼和美国红鱼运往韩国。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经汕头海关所属饶平海关监管出口鲈鱼、石斑鱼、美国红鱼等多种饶平特色活鱼达236吨。
蔬菜
复耕地变身蔬菜产业园
在潮州市饶平县仙洲村,60亩撂荒地经过综合整治后,已然达到种植标准,“旧貌换新颜”披上了绿装,个大饱满的辣椒、茄子、青椒、芹菜等时令蔬菜让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发出生机勃勃的光彩。
近日春雨连绵,仙洲村农业产业园成片的蔬菜大棚里,藤上的青椒、茄子正在茁壮成长。“最近都在收,昨天一天就收了4000多斤茄子,现在留在藤上的都是还没完全成熟的。”产业园管理员黄良涛告诉笔者。现在收的蔬菜都是2020年农历八月种下的,自去年10月,产业园里的蔬菜就可以陆续收获,到现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直到今年4月末就可以全部收完。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一些,每亩地年产能达到一万多斤。”黄良涛介绍,但由于疫情原因,近年销路受限,蔬菜价格普遍偏低,今年辣椒和芹菜价格都是1元一斤左右。
饶平县钱东镇仙洲村农业产业园内,各类蔬菜长势良好。
据悉,仙洲村从2019年开始整治撂荒地,将撂荒地打造成产业园种植蔬菜,作为曾经的饶平县蔬菜基地。“目前村里已经收入了80亩撂荒地作为试点,后续还将不断扩大。”仙洲村党支部书记黄宽亮说道。他告诉笔者,仙洲村仍有不少撂荒地,之后打算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为蔬菜产业园项目,致力于将有机蔬菜打造为仙洲村品牌产业。
下午4时,仙洲村村民麦锦正正在芥菜田里忙碌着,“天气预报说明天就要下雨啦,到时候施肥会被雨水冲走,所以一定要在变天前把肥施好。”麦锦正一边说着,手里一边将肥料小心地撒在芥菜旁。
麦锦正称,自己主要种植芥菜、大蒜、豆角等蔬菜,这次种下的芥菜面积有3亩,大约今年5月份就可以成熟。预计到时候可以收7000-8000斤左右,每亩地收入约3500元。
“具体的产量要看芥菜成熟的时间,如果成熟得早产量会低一些,如果成熟得晚产量会更高,大约能有1000斤每亩。”麦锦正介绍,这一批芥菜刚刚下种,就已经被本地的批发商订下了,“现在只等着成熟,芥菜的市场很好,不愁销路。”麦锦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