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中国在全球饥饿指数榜单上属于轻度级别,而在2012年以前,中国还是中度的行列。在食物不足的人口比例上,中国要低于2.5%,因营养不良造成五岁儿童以下死亡率为0.8%,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轻微水准。对于一个人口规模高达14亿,国内耕地面积18.25亿亩的大国来说,这点面积根本不足。因为中国国内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一些高原或者产粮不多的耕地也被算入其中。如果不是中国死守18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和中国科学家长期的攻坚,中国可能也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难题。
过去,中国曾多次遭遇粮食饥荒。为此,中国对粮食的看法就是三点。首先死守18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目前我们正在向工业化国家转型,一些耕田为了给基建和工业让路,改为了建筑。但是工业化的前提是耕地面积红线不变,基建设施在规划时就需要为耕地面积红线让路。其次,在亩产量的培育上加大功夫,已故院士袁隆平被认为是佼佼者。最后一点,也是印度人此刻最烦心的,那就是粮食储备上必须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据悉,中国粮食储备的仓库可容纳6.7亿吨粮食,简易仓库也可容纳2.4亿吨的粮食。虽然没有人知道中国粮食储备具体数额是多少,但是足够14亿中国人安全食用数年的时间。
至于印度则没有这样的条件。虽然印度的可耕种面积高达1596500平方公里,高于中国的1432960平方公里,但是印度没有发达的耕种技术,它每年的粮食产量不足3亿吨,而中国则早就突破了6.5亿吨。此外,印度的国家储备粮食少,储备技术差,收获的粮食除了满足国内的粮食配给之外,更多的是用于出口赚取外汇。很难想象,食物紧缺的印度是一个粮食净出口国,单单是2018年,印度就对外出口了1200万吨大米,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在相同的时间里,中国收获更大的粮食产量却还不断的从国外进口粮食,除了国内食用之外,其它部分则是储备起来。自2018年开始,中国对外进口粮食的总额已经超过1亿吨。
所以从以上情况来看,印度目前面临饥荒问题的责任不在中国,而是它本身的粮食产量就不足以维持国内生计,而为了赚取外汇还不断对外出口粮食。在粮食危机爆发后,莫迪虽然向民众发放了2040万吨的大米小麦,同时还补贴了91亿美元的救济款,但是对8亿印度人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际社会出现粮荒,粮价不断上升的根源问题就是疫情和政治问题,印度就是典型特例,该国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挽救措施收效甚微,印度驻联合国代表机构甚至已经开始向国际社会求援,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则选择了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