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稻黄,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色的稻谷纷纷入袋。
当下,广西农垦兆和明阳种业基地进入收割季。
“亩产应该在400斤以上,制种非常成功。”广西兆和种业公司副总经理滕辉升一脸笑意。
这个名为“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育种项目面积500亩,预计可收获优质稻种20万斤。按每斤稻种播两亩计算,可种植40万亩。
同样的稻田,不同的效益,让黄新光大发感慨。黄新光由明阳农场派驻基地,负责提供用水用电等服务。“以前种常规稻,只能保本;现在专于制种,尽管产量不高,但单价高出数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预计,今年用于育种的500亩利润有望接近200万元;明年,完成育种面积3000亩,目标利润800万元。
离开丰收现场,记者徜徉于试验田间。
我们发现这里的稻田和别处不一样:稻秆高低不一却惊人统一,大概6株之间有一排高出30厘米左右。“这是杂交试种,高的为父本,矮的是母本;授花而成便是杂交水稻。”滕辉升介绍,优质稻种需经过多次杂交,育种完成后经各地试种,最后方为商业种子。
继续前行,一垄田显得“鹤立鸡群”:稻杆良莠不齐,稻穗颗粒大小不一。“这是试种失败的品种。”滕辉升说,基于优中选优的原则,新品种需要不断测试测配。
而这也是农垦携手兆和的主要原因。农垦需要良种,如果依靠自身力量从零开始,没有10年功夫很难见效;兆和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软肋是缺田缺地,农垦就成了科技转化的上选。
这是广西农垦集团首度进军水稻、玉米种业,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借助有多年制种经验的广西兆和种业公司研发力量,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导入前沿农业技术,选育突破新品种,提高种业竞争力,旨在提升广西主要农作物良种育种、制种能力,打造广西农垦集团种业科技芯片,填补广西国家制种大省区的空白。
“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高产、抗性好,米质较优,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区推广。”滕辉升表示。
不仅如此,这个位于明阳农场的种业基地占地3000亩,总投资约1.1亿元,目前完成一期连片水稻制种基地建设500亩,规模为广西最大,每年进行一万多个水稻、玉米新组合的选育种研究。明年,基地将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种子加工处理中心、种子仓储中心等,实现育种全产业链。
广西农垦垦红农业公司总经理邹优君表示,新品种优先在广西农垦集团垦区种植推广,逐渐辐射全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破解技术卡脖子问题,立志打赢一场种业翻身仗,为的是“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农业‘国家队’,农垦义不容辞投身种业攻关。”广西农垦集团董事长甘承会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广西农垦再次把使命扛在肩上。
今年是广西农垦建垦70年,多年来广西农垦一直引领农业发展,沃柑、芒果等水果种植始于农垦,种业更新从未止步。在养殖方面,农垦是广西生猪生产的生力军,种猪生产领跑广西。
深耕种业,广西农垦又因一粒种子的欢歌而“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