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林博士毕业后,转到日本宫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探究稻米好吃的秘密。1999年王才林学成回国,担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主攻水稻育种,开始践行他的“好吃大米梦”。经过大量筛选,他从日本半糯粳稻品种“关东194”中找到好吃和抗病的基因,又从江苏地方品种“武香粳14”中找到高产基因,通过杂交将好吃、抗病、高产的基因结合到一起。为了加快选育进程,他们把海南作为繁育基地,每年要在数以万计的不稳定材料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后代进行“加代”繁殖。一个品种的选育,至少要有8代的选择,才有可能将基因特性稳定下来,此外还要4年适应性试种,品种通过审定后才能大面积推广。从此以后,王才林和他的团队就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在海南和江苏两地奔波。
功夫不负苦心人,直到2008年,王才林成功育出适宜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南粳46”。乡亲们试种后,终于吃到了从未吃过的大米,“软、香、糯、白”,符合软米特征,个个对他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奔走相告。
光有苏南种植的好大米还不够,广大苏北大平原、长江流域到处需要种植好吃的大米品种。可水稻品种有很强的地域性,“南粳46”只适宜在苏南种植,一旦跨过长江到了苏北就水土不服。在此后的数年间,王才林团队又再接再厉先后研发培育出适宜江苏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晶谷”、“南粳5718”等品种,平均亩产高达600~700公斤,实现了优质与抗病、高产的统一,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食味品质极佳,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
这些优良品种彻底颠覆了传统粳米风味,已成为江苏优质米品种的杰出代表和优质软米品牌创建的主导品种,并辐射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区。其中,“南粳9108”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主导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718”等中熟中粳型优良新品种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好的品种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使江苏软米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6年,在日本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上,“南粳46”一举战胜日本诸多品种荣获“最优秀奖”。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会上,“南粳46”和“南粳9108”双双荣获金奖,其中“南粳46”在粳稻组得分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大米”。王才林终于开心地笑了。